媒体湖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武汉晚报】他们为何要当“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晚报记者李芳 通讯员郎丽 郝甜 叶妞 余睿 编辑:吴珊 时间:2016-06-30 字号: 【大】 【中】 【小】

大学生集中就业季到了,很多人选择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奋斗,但也有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选择了“回头路”:他们循着父辈的脚印,带着全新的营销理念和先进技术,到田间地头当起掘金人。

放弃国企工作

硕士立志把青山绿水变成财富

在江西龙南县桃江乡宏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果蔬大棚里,轻音乐悠扬地回荡着。一颗颗草莓攀在架子上,根部泡着营养液。草莓架上点缀着颗颗鲜红的果子,煞是好看。这是赣州市首家智能化无土栽培果蔬基地,它凝聚着蔡明锋返乡创业的梦想。

2009年7月,蔡明锋从湖北大学植物遗传专业硕士毕业后,在武汉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待遇优厚。2012年底,眼见国家科技兴农和强农惠农的政策不断加力,蔡明锋坐不住了,他学的是植物遗传专业,完全可以大干一场。于是,蔡明锋毅然放弃令人羡慕的职位,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民。创业之初,蔡明锋只筹集到10多万元,与县里一家商贸公司合作,在水西坝村流转2亩土地,运用自己所学,精心培育无土蔬果。2014年,扣除各项开支,蔡明锋挣了3万元。初次尝到甜头,他干劲更足了。

2015年开春前,蔡明锋加盖了8座大棚,谁知4月份遇上风暴和冰雹,棚膜被风刮破,不少大棚甚至散了架。在有关部门帮助下,蔡明锋开展生产自救,又从中国农科院购进了优质果桑葚嫁接树苗1000多株。这种优质果桑葚第二年就能挂果见效益。虽然遭了灾,但去年基地毛收入仍有30万元。目前,蔡明锋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完成投资100多万元,建成智能化无土栽培大棚1000平方米,发展无公害大棚草莓15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亩,成为集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蔡明锋成为当地知名的种植大户。

"农村有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和脚下的土地,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我希望能既尊重自然,又把它们转换成口袋中的财富。"蔡明锋告诫毕业生们,只要找准自己定位,农村广袤天地大有作为。

创办家庭农场

大学生村官要做“特种养殖业的马云”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11届优秀毕业生孙立呈近日回母校做报告,分享了他扎根基层的故事。

孙立呈是江苏扬州江都区郭村镇大彭村党总支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他的基层就业事迹曾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事迹宣传名单”,并被当地人称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高楼大厦、霓虹璀璨的城市生活我不羡慕,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只要我有理想,有毅力,能吃苦,同样能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孙立呈说。

2011年毕业,老家农村的孙立呈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在村官岗位近4年,孙立呈开辟了“家庭农场”先河,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积极发展养殖业,立志要做“特种养殖业的马云”。

2013年6月,孙立呈在郭村镇创立了江都区第一家集谷物种植和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农场共有粮田面积80亩、水产养殖面积43亩。2014年,听说水生动物水蛭(蚂蟥)药用价值很大,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他筹资20万元建成400平方米养殖池,试养获得成功,去年再投入50万元,将养殖池面积扩大到1900平方米,当年销售额就达到110万元,获利20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镇水蛭养殖户已增至9家,去年销售1200万元,利润超过100万元。其个人先后创造近400万的市场价值,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了解农民的苦。我到城市求学学到知识,能再回来变成财富,帮助乡亲们,还实现了自我价值,我觉得很开心。”孙立呈说。

不愿秸秆焚烧污染空气

“学霸姐”回乡创业收秸秆

当数万大学生忙着投简历找工作时,武汉纺织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女生蔡秋铭却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农户们商谈合作。这位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姐"以初试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后,又一头扎进农田里,打理着她承包的2000亩土地。

"高中母校地处远郊,空气特别好。高二那年,天空突然变得灰蒙蒙的,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附近农民焚烧秸秆冒的烟"。蔡秋铭说,那会,她就想过做点什么。高中毕业,她填报了资源循环类志愿。

“我家乡钟祥市废弃秸秆大多直接焚烧了,我就想在秸秆利用这一块创业。”一个多月的时间,蔡秋铭跑遍钟祥附近20多个村子,承包了2000亩土地。4月初,她和两个同学注册成立农业公司。

“和父辈们不一样,我们实行机械规模化种植,粮食成熟后可直接销售。秸秆,我们会引进前沿技术加工成秸秆草砖和纺织纤维。”蔡秋铭说,秸秆草砖相比于普通砖成本低,保温性能好,同等厚度可以达到砖墙保温效果的6倍以上。蔡秋铭信心满满。

该校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的大四男生谢梦园今年也没留在城市找工作,而是回老家襄阳南漳养鸡卖蛋了。

父母觉得读了大学回乡卖鸡蛋,说出去不好听。可谢梦园铁了心,他开起了养鸡场,还搭建了电商平台。如今,他和市区超市、面馆、粮油店等都有合作,网上生意也不错。女友也辞掉了武汉的工作,来帮他卖鸡蛋了。

“都说农村脏乱穷,其实现在不比过去了,市场和平台很多。只要沉得下去,一样可以做出一番事业。”谢梦园说。

 

就业指导老师

回乡创业体现了大学生的担当

针对大学生回家乡创业的现象,湖北大学招生就业处教师严蓉认为,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与责任。严蓉分析,有些大学生本身专业就适合回家乡创业,例如农业养殖专业或者畜牧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发展家乡的农业。另一类大学生虽不是专业出身,但可以与自身的专业或技能结合,促进家乡当地农业创新发展,比如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农业模式,带领家乡人民发财致富。

“但这并不是鼓励所有大学生都回乡创业。”严蓉说,“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在严蓉看来,就业选择应该因人而异,有些人的性格和追求目标适合到大城市打拼,开创事业;有些人则适合回家乡创业。她建议大学生要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树立职业目标,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原文链接:http://whwb.cjn.cn/html/2016-06/30/content_5541789.htm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